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

Coronary Multidisciplinary & Interventional Therapeutics

心血管急重症医学大会

Acute & Intensive Cardiovascular Care

中国 • 北京 • 雁栖湖2017年9月22日-24日

新闻资讯

CMIT专访——跨界之心内与心理

2017-08-26  来源: CMIT


特邀嘉宾:张承宗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教授 心血管领域专家 擅长心力衰竭、高血压治疗与研究

特邀嘉宾: 孙洪强教授 北大第六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睡眠医学、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研究

主持人:刘然 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 主治医师

主持人:欢迎两位专家做客CMIT2016专访室,今天我们的主题是“双心”患者我们更应该关注。

张承宗教授:每一个患者的疾病都不是孤立的,在患有躯体疾病的同时,可能合并精神神经系统疾病。在过去,我们心血管医生常常重视治疗躯体疾病,而忽略患者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,没有从“生理-心理-社会医学模式”的角度关怀病人。然而在临床中却发现,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治疗冠心病后,出现了焦虑、抑郁,或曾经的心境障碍因为治疗了躯体疾病而加重了。

孙洪强教授:是的,在第六医院的门诊中,有很多主诉“心疼”的患者向医生描述类似心绞痛的症状,但在仔细问诊后却发现这些症状掩盖了患者本身的焦虑、抑郁状态,导致患者要求反复进行心血管方面的检查,却没有得到对应诊断。听从了心血管医生建议后,在心理科接受治疗使病情明显改善的实例很多。

张承宗教授:这种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,不除外突发应激性或长期精神压力导致的“胸痛”症状,这种情况在青年人和家庭环境突变的患者中常见,是不是应该及时求助心理医生?


孙洪强教授:是的,及时的医患沟通和心理疏导对这种患者特别重要。有的患者是本身认知的问题,我们需要纠正“偏离”的认知,有的患者是突发事件后的出现心境障碍,焦虑抑郁情绪无法改善,这时候需要医生的安慰和鼓励,必要时会加用药物治疗。

张承宗教授:“双心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血管用药和精神类用药,有冲突或药物相互作用么?

孙洪强教授:一些新型的精神类药物不会影响心血管药物的代谢,比如舍曲林、艾司西酞普兰,但在接受治疗前,应该咨询精神科医生。

主持人:感谢两位教授的对话,带给我们一个关于“双心”治疗的话题和建议。

CopyRight © 2017 北京新元鹏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967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23号